近年來,八步區堅持黨建引領,聚焦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融入”的目標要求,積極探索“放”的度衡點、找準“管”的著力點、抓住“服”的落腳點,“三管齊下”全面提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管理服務質效。
“握指成拳”,“放”出小微權力
“今年爭取到的項目資金有多少?用在哪?一事一議做什么?安裝太陽能路燈的費用怎么出?”在八步區臨賀社區的板凳議事會上,大家相繼討論著社區的大小事情。
臨賀社區是八步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為幫助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八步區積極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各類組織為支撐的“一核多元”組織體系,推動易地搬遷安置點管理服務模式由生活小區向建制型農村社區轉變。在收集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先后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鄉賢理事會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56個,積極構建領導有力、組織有序、監督有責的村級自治格局,“村人治村”在易地搬遷安置點有效實現。
八步區積極探索優化社區管理服務模式,整合31個區直職能部門及社會資源力量,在臨賀社區組建志愿服務黨建聯盟,采取黨建工作聯抓、宣傳教育聯做、文化活動聯誼等“六聯共建”模式,推動實現基層黨建與搬遷后續管理服務工作有機融合。
“一網統籌”,“管”好網格支點
“這里有棵樹倒下來了,攔在馬路中間,二輪摩托車都過不了,要及時清理?!苯?,在蓮塘安置點茶庵社區居民群里,有群眾反映小區里有樹木倒塌影響群眾正常出行的問題。
網格員劉紅雨看到消息后,立即聯系了該名群眾,在確定了具體位置后,立即聯系相關部門進行處理。在現場看著工人把倒塌的樹木運走,路面恢復正常通行后,劉紅雨又及時將處理結果反饋給網格長和居民群進行銷號。
八步區在安置點打造“社區+樓棟+單元+戶”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全區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劃分成6個網格,15個片區,配強網格員58名。每個網格由“支部書記+駐點工作隊員+樓棟長”組成,將安置點的管理服務、群眾民意、就業幫扶、產業發展等事項納入網格管理。網格員由鎮(街道)包片干部、社區“兩委”干部、熱心公益事業的黨員、群眾擔任,網格員負責收集社情民意,搬遷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根據輕重緩急立即解決或者召開板凳議事會商議解決。今年以來全區搬遷安置點共召開議事會54次,收集民意128條,解決問題240多個,基本實現了“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管理格局。
“服務加碼”,搬遷生活節節開花
從剛搬到新家,遇到公共樓道照亮不明、下水道堵塞,語言不通的手足無措,到現在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問題的從容,在安置點居住了兩年的趙妹保已經完全適應了搬遷的生活,“菜市場在樓下,學校就在家門口,在這里生活很方便?!?/p>
八步區依托搬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配套建立綜合服務中心、就業社保服務中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等“九個中心”,規劃建成了一批涵蓋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15分鐘生活圈”,滿足搬遷群眾就學、就醫需求。
群眾“安居”了還要“樂業”,八步區以幫助搬遷群眾穩崗就業為目標,用好安置區商業設施、產業基地,依托“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現場招聘會,為企業和搬遷勞動力搭建平臺。開發公益性崗位、認定就業幫扶車間,定向跨區域勞務輸出,幫助4000多名搬遷群眾穩定就業。
小區有人管、設施有人護、群眾有收入,移民群眾的幸福生活邁上了“快車道”。(唐欽波 羅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