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秀水村以黨建引領,通過“一網多聯 六治融合”,搭實了農村基層治理的架子,拓寬了農村基層治理的路子,站穩了農村基層治理的臺子,先后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劃分紅色網格,實現多網合一
打破現有自然村、村民小組設管,根據“鄰里相間、住所相近、房屋相連”的原則,以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將全823戶劃分為68個微網格;根據村情復雜程度,管理難度等實際情況,科學設置網格戶數,每個微網格的戶數2-20戶不等;綜合考慮歷史傳統、宗族習慣、生產關系,自下而上將68個微網格組合成7個片區。構建村黨支部領導下的多方協同治理機制,將黨建、黨風廉政、綜治維穩、疫情防控等各類網格合而為一。
政治為本,強基層堡壘組織力
發揮政治引導力,選優配強網格員隊伍,為鄉村治理選好“舵手”。設村總網格長2名,由鎮黨委派駐秀水村工作組長和村黨支部書記擔任,設網格員68名,除“兩委”干部外,多數由黨員代表、退休教師、村內志愿者擔任,構建起“鎮黨委—村黨組織—自然村組—聯系戶”為主干的農村黨組織體系。每月召開網格工作列會,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并持續加強各類政策學習。
法治為要,強基層陣地公信力
強化法治保障,依托縣人民法院石榴籽調解室和鄉村振興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發揮網格員、法律顧問宣傳普及國家政策和法律知識、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的作用,營造了秀水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建設黨群廉心站,整合力量、延伸觸角,充實村監督委員會隊伍,解決基層監督力薄弱的問題。網格員作為廉情監督員、信息員,圍繞“四監督二協助”職責,網格全覆蓋不定期收集廉情信息,打通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最后一百米”。
德治為先,強基層支部感召力
全面落實網格員“四必訪、四必記”工作要求,結合本村民族文化資源和歷史典故,開展《石鼓傳奇》實踐教學、“大手拉小手永遠跟黨走”、“入學啟蒙第一課”等活動,埋下新風文明的種子,使大家在參與中受到感染,在笑聲中受到教育。將古戲臺、老年活動中心等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同心廣場,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以黨風帶民風、促村風。開展勤廉優榜樣評比,星級文明戶創建,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發動群眾廣泛開展環境整治、河流治理。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將整治濫辦酒席等活動納入村規民約,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自治為綱,強基層群眾凝聚力
堅持村民民主決策、村民自治,在重大項目決策前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發揮鎮村聯合監督作用,推動黨務、村務、財務應公盡公,鄉村建設全程在陽光下推進。推行“一約四會”村民自治模式,以村規民約為統領,引導村民自覺遵守村民自治原則,參與自主說事、議事、主事,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智治為上,強基層黨員服務力
探索創新“互聯網+黨建”管理新途徑,搭建數字化黨建平臺,結合網格化管理,為村民提供便民服務、矛盾化解、治安防范、心理疏導、法治宣傳等“微服務”,讓“互聯網+”拓展社區治理能力。制定《朝東鎮秀水村網格化標準服務清單》,強化“數字化”系統的線上指導和線下保障,明確網格員必須做到每季度每上門一次,提升“數字化”實效。通過“線上+線下”雙驅動,真正做到了“一網統攬、掛圖作戰”。
才治為魂,強基層組織戰斗力
注重選派經濟能人和返鄉青年進入村“兩委”班子,村“兩委”班子。依托“頭雁”工程、“薪火”工程、“導師幫帶”等載體,推動基層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發展各類致富引路人、產業導師,不斷壯大基層治理人才根系。強化流動黨員管理培訓,組織流動黨員和在外務工優秀村民實地考察學習,提升為民情懷,以強大的鄉村振興政治感召助推人才回流建設秀水。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通過引進廣西旅發集團、江西婺源一甲公司進行旅游開發,引進香芋加工、梅菜加工等市場主體,實現農商文旅深度融合,村集體經濟增收。
(汪微萍)